一封密信促成“引兵井岡”——朱毛會師井岡山故事之一
1928年4月下旬,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從此“朱毛紅軍”天下聞名,彪炳史冊。
今年是井岡山勝利會師95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我們策劃推出《朱毛會師井岡山》系列故事,透過3個重要歷史片段,與大家一起回顧朱毛會師井岡山的艱難與曲折,感悟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從這一刻起,“朱毛紅軍”的名號響徹云霄,井岡山革命星火燎原,勢不可擋。這就是永載史冊的“井岡山會師”,亦稱“朱毛會師”。
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毛澤東為何選擇了井岡山?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敢不敢革命?怎樣堅持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必須回答的兩個根本性問題。
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產生了“上山”的思想。
1927年6月,毛澤東在武漢召集從湖南來向國民政府請愿的革命者開會,要求大家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并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槍桿子保衛革命”。
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上,毛澤東對陳獨秀提出的關于農民自衛軍加入國民革命軍的主張表示堅決反對,并提出“上山”策略,認為“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這個建議沒有被付諸實施。
八七會議后不久,當時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瞿秋白征求毛澤東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的意見,毛澤東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樓大廈,愿到農村去,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后來有人批評毛澤東想做“山大王”。但毛澤東眼中的“山大王”是從未有過的“山大王”,是共產黨領導的,有主義、有政策、有辦法、鬧革命的“山大王”。
毛澤東“上山”思想雖早已有之,但當他帶領秋收起義部隊向農村轉移尋找落腳地時,并非一開始就確定要上井岡山。
實際上,最初的計劃是退往湘南。盡管如此,但井岡山這個名字在秋收起義前后正斷斷續續地傳遞給毛澤東,并留下越來越深刻的印記。
毛澤東第一次聽說井岡山是在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前后。
1927年初,毛澤東曾來到湖南衡山縣城,找當地的干部李少山、張瓊等人座談。
會上,李少山說起他有個表兄受國民黨追捕,無處可逃,后來逃進了井岡山。那兒山高皇帝遠,國民黨鞭長莫及。井岡山的名字給毛澤東留下了初步印象。
1927年9月初,毛澤東在萍鄉安源的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部署秋收起義工作。期間,毛澤東鄭重地對眾人說:“倘若暴動失利,我們往哪里退卻?”
贛西農民自衛軍總指揮兼安??h農軍負責人王興亞說:“要是我們打輸了的話,就退到我的兩個老庚(袁文才、王佐)那里去,那個地方到處高山大嶺,林深草密,連綿幾百里,安得下千軍萬馬,還怕容不了我們幾千人?”
在與會者的追問下,王興亞告訴大家,這個地方就是井岡山。
這是毛澤東第二次聽說井岡山。
9月25日,秋收起義部隊在蘆溪沖破敵人的伏擊后,進入蓮花縣境內。26日清晨,蓮花縣城被攻克。
在蓮花,工農革命軍與江西省委取得了聯系,聯絡人是宋任窮。他當時是工農革命軍第三團的文書,之前奉命前往南昌與江西省委進行聯絡,幾經波折終于找到了省委書記汪澤楷,并匯報了部隊情況。
汪澤楷讓宋任窮立即返回,并將一封用藥水寫好的密信交由宋任窮帶給部隊前委。
這封信帶給毛澤東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寧岡縣有我們黨的武裝,有幾十支槍”。這封密信對正在苦苦找尋落腳之地的秋收起義部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隨后,毛澤東召開蓮花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進一步了解寧岡、永新農民武裝斗爭等情況,證實井岡山確有兩支地方武裝。
隨即,毛澤東作出了重大決策:引兵井岡,向寧岡進發。
9月29日,工農革命軍抵達三灣村,毛澤東在這里主持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駐茨坪,完成了向井岡山的歷史性進軍。
??以上就是一封密信促成“引兵井岡”——朱毛會師井岡山故事之一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隨時咨詢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jgspx.com.cn/jinggangshanjingshen/2023/0515/2332.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