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毛”的蜜月之行
張聞天曾是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1964年4月16日,毛澤東說,在他之前中共有五朝書記: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實際工作是李立三)、博古、張聞天。張算是第五朝了。毛澤東稱張聞天是“明君”,并開玩笑叫張的夫人劉英為“娘娘”(毛還是長征時為張、劉二人牽得姻緣的“紅娘”)。因他在張領導下分管軍事,就自稱“大帥”。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張接替博古做總書記,真正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算到1938年共產國際明確支持毛為首領,張任總書記是四年;算到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正式推定毛為主席,在組織上完成交替,張任總書記是八年。無論四年還是八年,張領導的“第五朝”班子是中共和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的轉折期。因為中共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取得政權總共才二十八年。
現在回頭看,張在第五任總書記任上干了三件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事。一是把毛澤東扶上了領袖的位置,成就了一個偉人。遵義會議后毛的實權并沒有一步到位,只是協助周恩來指揮軍事。張聞天是總書記,知人善任,他說“二次回遵義后,我看出周恩來同志領導戰爭無把握,故提議毛澤東同志去前方當前敵總指揮”。后來又決定毛分工軍事,從此毛周就調換了位置,周成了毛的軍事助手。毛借軍事方面的才能進而在全黨一步步確立了權威;二是正確處理西安事變,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共產黨得到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并日漸壯大;三是經過艱苦工作實現了國內戰爭向民族抗日戰爭的轉變,共產黨取得了敵后抗戰領導權,獲得民心,從此取得政權。可見這“第五朝”是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的關鍵一朝,就算這期間毛澤東在逐漸過渡接班,張這個“明君”至少也有半朝之功吧。但是在以往的宣傳中,張卻幾無蹤影。他生前被逐漸地閑置、淡化、邊緣化,直到悄無聲息地去世??墒菛|邊日出西邊雨,歷史無情又有情。在他去世幾十年后,終于潮落石出,他的功績又漸漸顯現出來,他的思想重又得到后人的認同。按毛澤東的說法,張是五朝,毛就是六朝。張與毛的交接既是黨內政權五、六朝之間的交替又是中共從奪權到掌權、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還是張、毛這兩個出身、修養、性格截然不同的領袖之間的交班。在五朝時,張為君,毛為臣,“瓦窯堡會議”兩人合作甚冾,完成了黨的抗日統一戰線策略的重大轉變;到六朝時倒了過來,毛為君,張為臣,兩人吵架于“廬山會議”,黨犯了“左”的錯誤,元氣大傷。時勢相異,結果不同,兩人的合作或好或壞,黨的工作局面就或盛或衰??梢哉f毛、張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是解開黨史、國史謎團的一把鑰匙,也是留給后人的一筆文化財富。 張聞天與毛澤東都有強烈的革命理想和犧牲精神,但兩人的出身、經歷、知識結構和性格都差異很大。張聞天出身書香門第,上過私塾,讀過技術學校,留日、留美、留蘇,系統研究并在大學講授過馬列,翻譯過馬恩作品。他愛好文學寫過詩歌、散文、小說,也譯介過外國文學作品,發表過大量文藝批評文章。1922年詩人歌德九十周年誕辰時他發表了兩萬字的長文,這是中國第一篇系統介紹歌德《浮士德》的論文。他屬于開放型的知識結構,性格隨和包容,與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同屬黨內的留洋開放派。毛澤東出身農家,受傳統國學教育較深,幾乎未出國門。他熟讀史書,特別是熟知治國御人的典故,雖思想高遠,但性格剛烈、好斗。他自己也知道這個缺點,曾講其弟毛澤覃批評他說:“共產黨員又不是你毛家祠堂。”張、毛兩人這種不同的知識背景、性格基因決定了他們的命運甚至黨和國家的命運。
毛澤東與張聞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義會議后到1943年延安整風前。這也正是前面所說張為黨建樹三大功勞的時期。據何方先生考證,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會,兩人聯名(多署“洛、毛”)發出的電報就有286件。這時期他們以民族利益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如西安事變一出,毛主張“審蔣”,張主張和平處理,毛隨即同意;紅軍到陜北后到底向哪個方向發展,張要向北,毛要東渡,后來張又同意了毛的意見,并率領中央機關隨軍“御駕親征”。向來歷史上“明君”與“能臣”的合作都是國家的大幸,會出現政治局面的上升期,如劉備與諸葛亮,唐太宗與魏征,宋仁宗與范仲淹的合作等。當毛稱張為“明君”,自己為“大帥”的時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興旺之時,總書記民主,將帥用心,內聯國軍,外御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這時毛分管軍事,隨著局面的打開,其威信也水漲船高。張、毛合作的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黨政治局面的上升期。
但這時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賀子珍與毛不合出走蘇聯,江青乘虛而入。當時黨內高層幾乎一片反對聲,紛紛向張聞天這個總書記進言,就連遠在敵后的項英也發來長電,他們實在不放心江青的歷史和在上海的風流表現,認為這有損領袖形象。張無奈,便綜合大家的意見給毛寫了一信,勸其慎重考慮。誰知毛看后勃然大怒,將信撕得粉碎。說:“我明天就結婚,誰管得著!”他第二天就在供銷社擺酒,遍請熟人,卻不請張這個“明君”。時在1938年11月。這是毛與張的第一次結怨,毛記下了這個仇。
每一個歷史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就像樹枝上的一個嫩芽,總是在它必然要長出的地方悄悄露頭,然后又不知會結出一個好果子還是壞果子。江青的出現恰到好處,從私生活上講正是賀子珍的出走之際,從政治上講又正是毛澤東的地位已經初步確立之時(兩個月前剛開過六屆六中全會),他已有資格與上級和戰友們拍桌子。要是在遵義會議前,毛正落魄之時,估計也不會這樣發威。毛江結婚這個嫩芽后來結出了什么政治果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實毛這一怒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他是文化的本土派,從骨子里排斥留洋回來的人。瑞金時期對他的不公平讓他痛恨從莫斯科回來的人,延安整風他大反宗派主義,其實他心里也是有一個“派”的。1938年周恩來從蘇聯養傷回來,順便轉述共產國際負責人的話,說張聞天是難得的理論家,毛憤而說:“什么理論家,背回一口袋教條。”可知其內心深處的芥蒂之深。
張聞天性格溫和,作風謙虛,絕不戀權。他任總書記后曾有三次提出讓位,第一次是遵義會議后黨需要派一個人到上海去恢復白區工作,這當然很危險,他說“我去”,中央不同意,結果派了陳云。第二次是張國燾搞分裂,向中央要權,為了黨的團結,張說“把我的總書記讓給他”,毛說不可,結果是周恩來讓出了紅軍總政委一職。第三次就是1938年的六中全會,會前王稼祥明確傳達了共產國際支持毛為領袖的意見,張就立即要把總書記的位子讓給毛。因為其時王明還在與毛爭權(張國燾這時已經沒有多大的力氣了),毛的絕對權威也未確立,還需要張來頂這個書記,毛就說這次先不議這個問題。張在后來的《反省筆記》中說:“六中全會期間我雖未把總書記一職讓掉,但我的方針還是把工作逐漸轉移,而不是把持不放。自王明同志留延安工作后,我即把政治局會議地點移到楊家嶺毛澤東同志的住處開,我只在形式上當主席,一切重大問題均由毛主席決定。”那時共產黨很窮,政治局也沒有個會議室,誰是一把手,就在誰的窯洞里開會。張把實權讓掉后就躲開權力中心,到晉西北、陜北搞農村調查去了。而在毛的心里,也就再沒有張這個“明君”。
??以上就是“張毛”的蜜月之行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方面的需求,可以隨時咨詢我們。 本文鏈接:http://www.jgspx.com.cn/hongsejingdian/2020/0813/1978.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